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萬里尋父話親情

筆者:柯韻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柯韻女士,榮民主眷,雲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。民國三十八年間,隨夫張鎮民轉進滇緬邊區,至五十年來臺,曾任干城五村婦女工作隊長十年,之後服務於生產事業,至八十年退休。 外甥育飛在今年初春,終於踏上了臺灣的土地,一個來自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人,他有另外一個身分,也就是來臺尋親的「榮民子女」。 他自幼輾轉從大人們的口中聽到父親在臺灣過世的消息,就期望到臺灣尋找父親的墳墓,運回遺骸,與母親合葬,但那時沒有能力。現在自己也成為父親了,「子欲養而親不待」的遺憾,讓他加緊地進行尋親之旅。 育飛的父親—吳晉南先生,廣東興寧人,抗戰前投效軍旅,在戴笠將軍麾下任職。大陸異幟後,奉令轉進滇緬邊區,調至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第一軍軍部擔任上校處長。 民國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凌晨三時,共軍藉勘察邊界為由突擊反共救國軍,吳夫人蘇雯英及一子一女在戰亂中失散,下落不明。吳上校於五十年間,依政府國雷案隨軍遷臺,卻因思念妻兒,終日抑鬱寡歡,於六十年十二月憂悶成疾,病逝於高雄,得年僅五十六歲。 育飛抵高雄後,承蒙其父好友劉文華上校及全家人熱情接待,並帶領尋墓多日卻不得,經多方查詢得悉,該墓地已變更計劃供做它用,骨骸處理去向尚待查證。由於遍查父親訊息而不可得,讓育飛的心猶如雲霄飛車般的起伏,不禁想起他母親在苦難歲月中的淒慘人生。 當年,他懷孕的母親,也就是我的表妹蘇雯英,背著三歲的育飛,手牽著五歲的姊姊小仙,在戰亂中逃難,不幸被共軍俘虜,母子三人遭遣返大陸,回到他們的出生地景洪市。 次月,他母親生下妹妹小梅,因無力扶養孩子,把姊姊和剛出生的妹妹託付給表姨收養。育飛和母親相依為命,以採集野菜維生,日子過得相當艱困。 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,紅衛兵以他們母子為「在臺國民黨軍官的妻兒」為由,不定時地抓他母親去批鬥,打斷右臂,還跪在碎玻璃地上「向人民認罪」,又在傷口上灑鹽。他母親受不了種種生不如死的酷刑折磨,以致上吊自盡,育飛也被拋入湄公河兩次,幸好命不該絕,順著水流漂到岸邊,自己沿著河邊尋找回家的路時,正巧遇到姨媽和姊姊,三人相擁而泣。從此,育飛改名換姓,長期住在偏遠鄉間,隨著農人耕田種菜,藏匿到文革結束,才重回姊姊身邊。 育飛在尋覓父親骨骸的那一段時日,聲淚俱下地道出過往遭遇,令人動容。 大陸改革開放以後,育飛和姊姊、妹妹一樣,成長、結婚、工作,為了到臺灣尋找父親遺骸而努力存錢。育飛的孝心感人,際遇讓人同情,幾十年生活均在思念父親和回憶母親的悲傷中度過,無法彌補的遺憾,何其無辜!怪只怪生錯了年代。祈祝育飛能克服種種困難,達成願望。 失去父母的人,最能體會、珍愛父母健在的可貴。在我國《孝經》、《四書》,乃至《聖經》和《佛經》等古訓典籍,都有「當孝敬父母」之教誨,並且要及時行孝,莫待「樹欲靜而風不止」而空嘆息。祝福所有孝順父母親長的朋友,平安、健康、吉祥!(點閱次數:200)